市政协委员、南京康特房地产测绘事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睿
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的战略性基石,是助力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塑造创新发展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南京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聚焦86个重点推进项目,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如:国内首个“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新型“信息高铁”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际首套“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基因及细胞仿生医学研究设施”正稳步推进。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新基建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议下一阶段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一、加快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技术新引擎
坚持适度超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原则,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算力中心、区块链等设施,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算力支撑。加快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点企业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形成规模算力供给,着力缓解区域算力紧缺情况,助力南京六大未来产业赛道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升级,支持江北新区探索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在算力基础设施间部署。支持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开展城市算力网创新型产业集群项目,打造我国东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面向长三角地区提供算力服务。持续完善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实现各类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二、探索更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智理新图景
立足于应用层面,探索、推行更多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推进社会生活、环境资源、城乡治理、政务服务等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以“新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重点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深度赋能钢铁、石化、电子等行业。依托国家换电试点城市机遇,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级新能源重卡换电生态,引导上下游企业制定完善的换电标准体系,解决重卡能源互通互换推广难题。
三、力争重大创新基础设施落地,打造基础研究新范式
立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定位,进一步充分发挥在宁高校学科优势以及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优势,力争“原子极限微制造”等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着力建设若干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为南京未来产业实现“0—1”的突破提供关键基础支撑。建议重点加快建设物理、合成生物等基础科学中心和研究中心,推动6G总体研究、集成电路EDA、新型膜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跨越赶超。推进紫金山实验室、EDA国创中心、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国产化替代的系统攻关,提升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并进一步完善设计、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