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
未来产业是影响未来发展潜力和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颠覆性产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南京未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收入超1920亿元,同比增长28%。目前我市规划的未来产业六大赛道中,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省唯一);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产业集聚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载体,获批国家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
但是未来产业具有对前沿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性以及竞争对手涉及国内外的不明确性等特点。因此,建议我市发展未来产业必须加强前瞻谋划部署。
一、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研究。建立未来产业瞭望观察站,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发改、工信等,组建一个对未来产业发展深入研判的智库平台。充分发挥我市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重点领域,关注关键技术、重大工程及重要基础研究方向,每年形成技术预见报告。结合国家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深入研判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选取适合我市发展的、能争取到国家支持的赛道。
二、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评估性研究。根据我市未来产业六大赛道的规划,深入研究各赛道的发展进度和困难障碍,研判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投入风险。注重研究的动态过程,根据最新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调整,持续监测分析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那些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以确保预见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国内其他地区未来产业发展情况的评估,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杭州、合肥等周边城市,突出我市在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生物、未来网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三、建立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容错机制。探索寓治理于服务的未来产业治理模式,通过创新联合体等方式,鼓励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的企业和区(园区)开展未来产业政策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容错试错和尽职免责机制,形成宽松的创新氛围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南京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南京紫金山未来网络天使基金”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基金,奖励勇于创新和探索的企业。
四、强化未来产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探索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生产关系,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形成跨部门联合治理模式,构建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未来产业治理格局。加强安全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手段,防范前沿技术应用风险。如最近在武汉试运行的智能无人驾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市也将试点智能无人驾驶,需要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又如针对我市的基因和生物产业,应加强伦理规范研究,开展科技伦理风险评估和审查,确保科技活动符合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