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政协组织沟通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直通车”。十四届市政协高度重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小快灵”的作用,利用政协信息履职,为党委政府研判形势、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南京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小信息”服务“大主题”
“直通”抗疫一线,让决策添智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政协将市各党派团体、各区政协和各级政协委员报送的464篇相关社情民意信息,采编形成《疫情专报信息摘报》报送市委市政府,得到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数十条意见建议被吸纳转化为我市加强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工作举措。
如何更好地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市政协把党政决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具体情况和群众的愿望诉求,作为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着力点”,实现由“决策研究、前瞻思考、宏观建言”为主向“政策执行、具体实事、微观问题”拓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很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致公党南京市委特约信息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郑琼洁撰写了《“专精特新”生机蓬勃 量质齐升尚需加力》的社情民意信息,真实反映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基础、经营效益、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转变评审模式、完善培育体系、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等意见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最早建设和第一个被国家批复的跨省都市圈。民盟南京市委特邀信息员、市委党校副教授董也琳提交了《推动南京都市圈率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比较分析五大都市圈在建设交通枢纽、打造产业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情况,提出进一步释放“沿江”“跨省”和“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高标准建设南北两翼“双机场”、共建产业园、共抓长江大保护等意见建议,获得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为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编报工作质效,市政协创设了合作调研、共同分析、合编完成的联合编报模式。致公党南京市委联合江宁区政协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家创新路径选择”为选题切口,利用致公党南京市委发挥高成长企业博士工作站团队的专业优势和江宁区政协广泛联系民营企业的优质资源,通过市区政协平台填写有效问卷251份,市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牵头开展体验式调研和专题座谈,最终合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
“小信息”破解“大难题”
市政协编报社情民意信息,注重从民生关切着手,在细微处做文章,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努力提出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建议,贡献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的办法,让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举措,化为温润百姓心田的股股暖流。
2021年,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南京市委社员、时任秦淮区副区长孙丽,在《深化我市社区居家养老助餐工作建议》社情民意信息中写道:“我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来,在重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助餐服务是个痛点和难点。”她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全市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企业始终存在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风险大、投诉多等困难,企业生存艰难。
“为了老人的明天,也为了明天的我们。”孙丽提出“实行分层助餐模式,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加强餐饮加工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管理和技术要求”等意见建议,希望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助餐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这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宁民养老〔2021〕20 号),明确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标准、等级评定、奖补办法、经费拨付等,给提供助餐服务的企业吃下“定心丸”,让居家养老的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翻阅五年来的社情民意信息,内容覆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等各类民生关切问题,而且反映问题向“深挖切口、精度剖析”转变。市政协通过“递进反映、层层上报、助推解决”展现了政协履职服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商优势。
“小信息”架起“连心桥”
互联网时代,为了让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更畅通、更便捷、更快速,市政协在“智慧政协”管理平台建设中,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系统作为重点模块打造,建成了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等需求为一体的全新的信息工作管理平台。
“现在的社情民意信息编报既有PC端,又有移动端,在委员个人手机和政协文件阅读器上都可以使用,非常方便我们报送和查看。”市政协委员严震表示。
市政协还搭建了网上“委员之家”模块,为委员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通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使基层群众的诉求表达和问题反映更加直接便捷。新系统上线以来,委员个人来稿1584篇,占比31%,较以往增长1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政协积极推进信息工作资源整合,持续推动全市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向“通力协作、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改进,最大程度拓展信息源头,最广范围了解社情民意,最快速度反映民生所盼。
江宁区政协通过“商量江宁”公众号、设置商量邮箱,让群众线上线下反映民情民意,在12345中心、园区服务中心和全区201个村(社区)设置“商量快车”信息征集点;栖霞区政协将部委办局信息员纳入政协信息队伍,定向约稿部门“一把手”委员、高校委员、专家委员等“重点委员”;鼓楼区政协以政协街道工委、专家委员为“钳头”,信息科为“轴点”“钳式联动”;建邺区政协坚持线索发现、要素采集、动态调研、切口把握、跟踪转化的“五步思维”;秦淮区政协设立民生工作站“四位一体”信息网;玄武区政协推动专委会与属地街道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将委员划分至片区释放“一线能量”;雨花台区政协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入户走访设立社情民意联系点;浦口区政协结合“招商突破年”“企业服务年”专题协商恳谈建立“民情收发室”;高淳区政协坚持不商量不动笔、不调研不动笔、无干货不动笔“三不”原则;溧水区政协与党政部门加强联动,广泛征集线索选题;六合区政协建立了委员一体化信息系统专委会课题调研界别组集体反映未立案提案转化政协工委约稿等“5”渠道模式……
通过高效组织、广泛“撒网”、精心锻造,全市政协系统编报社情民意信息的“时效性”“精准度”和“含金量”不断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跑上“高速路”,更好更快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