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经济、科技科协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专题调研我市粮食流通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吴卫国参加。
在溧水区沙塘庵粮食产业园,委员们实地考察了粮食储备区和大米加工区,深入仓库和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一线职工交流,详细了解我市粮食储备管理、应急收购、质量检测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随后,委员们来到溧水区和凤镇,参观优质稻米公共服务平台、和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调研南梗46等系列新品大米产销情况以及稻米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经济、科技科协(三)界别召集人徐震中委员主持座谈会,市发改委和溧水区发改委通报了市、区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相关单位介绍了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规划设计情况。委员们踊跃发言,就“一二三”产业融合、粮食价格补贴、质量安全和应急管理以及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规划建设等工作,询问题、找症结,谋良策、提建议,在充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就我市粮食流通和安全工作建言献策。
吴卫国副主席对我市粮食保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年来,南京粮食流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各级各部门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应急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粮食供应链条,严把粮食质量关,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确保了全市粮食保供和安全。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推动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讲话精神在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中落地生根,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向粮食安全保障倾斜。加强工作研究,切实解决制约粮食安全保障的大事要事,努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耕地保护防止“非粮化”倾向、种子技术攻关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机制,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和比例分配;进一步规范地方储备经营,确保储备数量落实、管理安全、调控高效。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布局。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建好用好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现有仓储资源,实现两级储备粮的共用共享共保。依托南京都市圈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构建公铁水联运的粮食物流体系,高质量建设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同时,在推进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乡村形态和肌理,在此基础上合理叠加基础设施等,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市政协经科委主任、一级巡视员唐富春,办公厅主任薛维国,相关专委会领导何小庆、李真、朱京芝,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叶轩,以及溧水区相关领导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