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青联界别
为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我市近期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发布了《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及一批低空智联先进技术成果和低空航线。《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南京低空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措施》从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措施,吹响了竞逐低空经济赛道的号角。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未来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南京作为我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中唯一一个特大城市,在研发、制造、配套、服务、人才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已经集聚上百家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领域企业。随着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很多城市陆续加快出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深圳、成都、广州、青岛、长沙、合肥等地正在抢抓先机谋划发展低空经济。
为更好促进我市无人机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细化出台相关条例
尽快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责分工,指定由某部门会同市其他相关部门承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的日常工作,建立起职能清晰、高效便捷、协同配合的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体系。完善投融资服务,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在已发布《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
二、统筹协调推进,提升产业规模效益
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并结合各区产业发展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等,推动建设低空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市场多元主体,打造好商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撑、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拓展应用场景,提高飞行规模效应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我市已提出开辟“低空航路”,打造“低空+”创新融合模式,围绕长江大保护、科技文旅等场景,规划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五大类40条航线。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建设“设施网”“通信网”“航路网”“服务网”,完善无人机航线和起降场配套资源,面向未来拓展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通过系统规划,进行降本增效,实现基于无人机的即时民生综合服务和政府需求综合服务,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不断提高飞行规模效应。
四、深化国际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深化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相关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国际上相对成熟的空中交通配套政策及基础设施经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引进来”的质量。加大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围绕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应用,全面带动研发、制造、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