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协牢牢把握启航之年工作特点,秉持“理性务实、守正创新”理念,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以扎实有效的履职实践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年初市委常委会会议批准的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彰显。
服务大局献良策
民营经济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认真落实党中央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最新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强调。
大兴调查研究,夯实协商之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市区政协联动开展“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走访调研活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走访全市11个区,共调研268家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74场,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了解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听取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建议,宣讲政策,提振信心。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3年9月,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大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南京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议题进行协商,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推动调研成果深化和转化。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这是市政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紧扣中心大局,把准着力重点,高水平协商议政的关键。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在听取我市相关工作情况通报和调研情况汇报之后,委员们分组开展了热烈讨论,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所需所盼,与应邀参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互动,反映情况,商讨对策,提出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经过深入协商,形成了“以改革激活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以举措提信心,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以创新增动能,引导民营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以转型优结构,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市场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四方面16条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产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根基和命脉,也是推动城市蓬勃向上的核心动力。2023年6月15日,我市召开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韩立明指出,南京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要认真贯彻中共二十大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部署,牢固确立制造立市、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把创新引领、壮大产业、培育企业作为“头号工程”,以集群强链推进产业强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四个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响应。市政协十五届三次常委会会议聚焦“大力建设产业强市,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主题协商议政。委员们围绕“突出精准施策,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优化整体设计,统筹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创新载体,提升产业发展动能;改善产业生态,开展优势产业精准招商”等四方面专题进行分组讨论,紧密结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立足我市实际,提出“突出整体规划,统筹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平台载体,强化创新驱动赋能;优化发展环境,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分类精准施策,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等四方面12条建议,为全面落实《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献计出力。
团结各方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并明确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一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强化凝聚共识职能责任,努力绘就携手奋进新征程的最大同心圆。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二十大报告作出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的重要部署。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主题,召开专题议政性主席会议进行协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分别作交流发言,与会委员就深入推进党建带群建、促进群团资源优化整合、强化群团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发挥群团组织力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破解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的痛点、堵点问题“支招”,为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添力”。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进一步阐明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海外华侨华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南京在国家区域发展全局中作用凸显,对接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部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推进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等,为海外华侨华人来宁共谋发展、互惠共赢创造了新的平台和空间。2023年,市政协组织力量围绕“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优势,助推南京现代化建设”课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召开专题议政性主席会议,围绕这一议题协商建言,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紧密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工作要求,汇聚从“引、用、留”三个方面做好新时代“侨”文章的广泛共识,不断扩大“朋友圈”,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民主监督助落实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监督形式的重要议题,应列入年度协商计划”。2023年,市政协围绕“我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情况”“我市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作情况”“我市打造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工作情况”等议题开展了重点民主监督。
紧密结合市委在服务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当好主承载区的工作要求,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织委员、专家学者等围绕“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南京东大智能集团有限公司、鼓楼高新区星球数字医疗创新中心……调研组欣喜地看到,一家家创新企业茁壮成长,一项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与此同时,也发现一些科创载体服务专业化水平不够,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相对不足,金融与科创融合还不到位。
2023年4月,市政协第一场议政性主席会议围绕“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作”民主监督议题进行协商。市科技局通报了相关工作情况,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汇报了开展民主监督情况。参与民主监督的市政协委员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科创载体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在交流发言环节,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协商式民主监督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王立平在听取各方发言后表示,“会议协商互动性强,议政实效性好。市政协将进一步发挥好民主监督职能,以高质量协商议政成果,为助推我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主席会议就“我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情况”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协商成果形成《关于我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情况民主监督建议案》。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请分管副市长牵头研究采纳,不断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市发改委将政协建议采纳到当时正在研究的“幸福南京”建设行动方案中,把政协民主监督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