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在中共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十四届南京市政协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切问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提升建言资政质效,交出了一份助力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履职答卷”。
党建统领把牢工作方向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市政协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要位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建立了以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先导,多种平台、多种模式相互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各类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就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始终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坚定有力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市政协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等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立平在全市政协系统和基层社区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赴全市各区开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调研。市政协机关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严密组织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全面推进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完善由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构成的党建工作责任链条,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市政协党组主动把政协工作置于市委的坚强领导之下,定期向市委汇报工作,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报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做到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凝聚共识的正能量就汇聚到哪里。
围绕中心履职双向发力
市政协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每年围绕党政中心确定协商议题,以智慧建言精准发力,为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政协十四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专题围绕“我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协商议政。“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握‘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打好‘双碳’主动战、持久战,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强调。
“双碳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者环保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摸清全市碳排放‘家底’,才好采取针对性降碳措施。建议全面开展控碳督导,健全监测管理和碳普惠制度”“要未雨绸缪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市政协委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源头减碳等方面协商建言,与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互动,各方意见汇聚交融,智慧火花不断迸发。通过协商讨论形成的共识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肯定,会后被吸纳进调研报告,形成建议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市政协十四届五十六次主席会议,协商助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促进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深入调研再协商。市政协课题组先后召开6场座谈会,听取十多个相关部门情况通报,并联合民建、致公党、侨联等党派团体及建邺、浦口两区政协共同调研,邀请部分港澳委员、特邀代表人士参加调研,还通过函调和网调吸纳建议近百条,以调研参与的广泛性、视野的开阔性、内容的务实性确保调研报告高质量。
“充分发挥外贸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加大引进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外资项目力度”“汇聚科创‘强内核’,打造国际‘人才城’”“以多元文化推进国际人文交流,为南京打造更多的‘世界名片’”……主席会上,委员们的建言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而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南京城市国际化水平献计出力。
科技创新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南京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正在创新路上铿锵前行,奋力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汇聚了全省众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南京都市圈涵盖苏皖两省8市2区(市),是全国科教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协作,创新协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将有力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入调研、充分协商、积极建言,会议形成高度共识,合力助推我市将科教资源、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优势,不断加速转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以“再出发”的姿态在国家创新布局中找准方向、锚定目标。
为增进民生福祉鼓与呼
人民政协为人民。市政协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履职重要位置,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开展体验式调研、融入性视察、协商性监督、“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等多种方式,助力市委、市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市政协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议建言“加强课后服务工作,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为更加精准地建言,市政协课题组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教育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等的情况反映和意见建议;向全体市政协委员发放调查问卷,以委员为依托辐射各界,多方了解课后服务需求;走访学校、教研机构、体育场馆等,了解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建立科学的课后服务评价监督体系,丰富非学科类校外课后服务资源,促进智慧教育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强化课后服务供给保障”等四方面12条建议。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自2021年11月南京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市政协围绕城市更新国家级试点工作开展了协商性民主监督。创新组织方式,邀请城市更新一线运营企业、一线规划设计人员、街道(社区)代表参加;规范协商流程,把听取情况通报、组织民意调查、现场视察、走访座谈、面对面交换意见等作为“必选动作”,突出凝聚共识,充分利用“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和基层协商,帮助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形成的“推进城市更新国家级试点工作”重点民主监督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分管副市长率领相关部门和区政府主动上门协商,在市政协召开“深化城市更新工作”座谈会,就修订完善《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试行)》征求意见建议,推进民主监督成果转化。
五年来,市政协先后报送建议案38份。一场场协商互动,一次次“头脑风暴”,一篇篇精彩建言,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体现着全市政协系统广大政协委员服务大局的积极作为、助力发展的坚定决心、履职为民的情怀担当。
踔厉奋发向未来,团结奋斗谱新篇。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在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