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着很好的人文、历史、艺术优势,建议开发利用好南京的人文艺术区域资源优势,提高科技成果在人文领域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市政协委员顾怀燕说。
作为一名深耕艺术领域的文化工作者,多年来,顾怀燕一直关注南京的文化事业发展,她关注到,南京已经涌现了一些能够反映当地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旅项目。
如何发挥我市人文、经济与科技等资源优势,提高科技成果在人文领域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顾怀燕建议,要加强旅游服务和文化供给的融合,推动文化强旅,深入挖掘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中,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文化消费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借助旅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宣传和推广南京的文化。
同时,要着眼打造具有南京历史人文积淀、反映城市当代面貌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综合项目;充分发挥综合艺术学科、产业等资源优势,加强艺术门类间协同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人文领域的产业转化。通过科技赋能人文经济,提升人文价值的传播效率和经济效益。比如,利用VR/AR、全息投影和信息交互,将南京的历史故事、诗词文化通过新媒体艺术形式展示,将南京古迹、文物、博物院和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通过数字科技赋能。
“要提炼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打造‘古都与创新共存’的城市品牌。”顾怀燕说,要加强品牌塑造和国际传播,将玄武湖、明孝陵、颐和公馆、瞻园等景点作为实景演出场地,与六朝文化、云锦、白局等文化展示、演出相结合,让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展现新的风采。此外,建议开展多元化的对外交流展示活动,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