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老字号店铺,品老字号美食……老字号企业如何“老少咸宜”,续写“新传奇”?
市政协委员许亮表示,“老字号的复兴既包含‘传承’也包含‘创新’,需要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和产品,去诠释和表达这种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南京文化,让消费者有不一样的体验。”在他看来,要从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销渠道、创新推广形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打出“组合拳”,还要冲着痛点“拳拳到肉”。
老字号,往往意味着“金字招牌”的影响力。许亮建议,建立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相关部门统筹协作。同时,提供针对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维护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
怎样发现新消费群体,并适应、引导他们的消费习惯?许亮建议,老字号品牌多进南京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到旅客和南京市民身边去。同时,鼓励老字号企业用好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多与著名旅游景点(区)、知名品牌、非遗手艺人合作,实现跨界联名、科技加持、营销优化,推动老字号企业品牌焕新。
人才,是技艺传薪的关键。许亮建议,创造老字号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会,为老字号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帮助老字号企业在复兴过程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老字号企业也可为高校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实现“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许亮此前曾经将南京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等带到香港,未来,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南京味道”走进香港。